牽頭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這樣一個國家社會信用體系中的重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對于國家工商總局來說,無先例,沒有經驗可循。
2016年5月10日,時任國家工商總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劉玉亭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公示系統建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氣概、抓鐵有痕的勁頭、壯士斷腕的勇氣、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咬定目標不放松,上下聯動促推進,一絲不茍抓落實,確保如期完成建設目標,打贏這場國務院領導部署的“攻堅戰”。
根據總局黨組提出的立項申報和工程建設雙線推進、同步開展的工作思路,總局有關部門全力投入、攻堅克難,一方面,積極主動爭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程項目的申報審批工作;另一方面,按照2016年基本建成的思路,推進項目建設工作。
工程立項報批。2015年4月,經濟信息中心啟動《工程建設方案》編制工作;2015年7月20日,總局局務會聽取了專題匯報并原則通過,隨即在《工程建設方案》基礎上,啟動了《工程可研報告(代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2015年10月20日,總局局務會聽取了工作匯報并原則通過;2015年10月28日,總局正式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工程可研報告(代項目建議書)》。此后,總局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反復溝通,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并補充了相關要件。2016年4月8日,總局再次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了《工程可研報告(代項目建議書)》。2016年7月12日,總局收到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確定了工程由工商總局負責建設,項目建設周期24個月。在可研報告報批的同時,經濟信息中心從2016年2月開始啟動《工程設計草案》編制工作,2016年5月5日,總局局務會聽取專題匯報并原則通過。總局收到可研報告批復后,在《工程設計草案》基礎上,組織力量迅速形成了《工程初步設計和投資概算》規范文本,于2016年7月15日正式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2016年11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工程初步設計和投資概算》,總投資額2.4億元,所需資金全部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
總局層面系統建設。為了推進總局層面信息化建設,經總局黨組批準,成立了由劉玉亭任組長、馬正其任副組長的工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內設行政事務部和工程技術部,分別由企業監管局和經濟信息中心牽頭負責。為了達到2016年年底前基本建成投入使用的目標,總局進一步確定了數據中心改造、集中的公示系統建設、信息資源目錄建設和云平臺建設四大項目,明確了具體任務、建設責任和建設時限,保證系統建設按計劃有序推進。
指導地方信息化建設。2016年以來,總局先后編制印發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全國一張網”信息化建設技術參考方案(暫行)》《關于下發數據中心數據匯總規范的通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2016年信息化技術初步設計方案》以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2016年信息化數據規范(暫行)》等技術性、指導性文件,加強對地方局的統籌指導。
“全國一張網”建設,首次在國家級系統全部采用國產化軟硬件設備,首次在同類大規模系統采用國產分布式數據庫。系統還運用了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充分借鑒百度、360的互聯網搜索引擎、中文分詞等新技術、新功能,產品之間相互交織、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技術復雜、難題眾多。這要求在項目推進中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帶來的影響,在技術架構設計上必須做到精益求精,在項目實施中做好各種應急預案。
趙晶晶是國家工商總局經濟信息中心的一名普通黨員,參與并見證了“全國一張網”建設的過程。趙晶晶介紹,“全國一張網”建設主要有三難:實施難、協調難、技術難。一是實施難,工程部署復雜。設備數量多:“全國一張網”基礎支撐環境的搭建涉及服務器、網絡設備、安全設備400多臺,其中為省局配置的150余臺服務器,基礎軟件都是提前裝配后再發往各省,總局機房及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各配備百余臺設備,整個工程的體量很大。設備種類多:基本信息化建設需要的硬件全部涉及,包括服務器、網絡設備、安全設備、存儲設備等等。地址類別多:為工程部署規劃分配七類地址,地址分配近千個。二是協調難。“全國一張網”基礎支撐環境的搭建工作涉及4家集成商、10余家軟硬件廠商,除了總局基礎支撐環境的部署,還有31省(區市)前置機的部署,協調工作量巨大。每一項細小的工作,都可能需要協調多方人員配合才能完成。三是技術難。首先,部署分布式數據庫,需要實現集群節點間的通信。當初將業務地址和集群的通信地址都配置為同網段地址,結果發現存在網絡不穩定問題。于是,總局及時調整網絡部署方案,并給地方局下發文件,規范集群通信地址、業務地址、帶外管理地址的分配等。其次,調整部署方案。“全國一張網”基礎支撐環境原有方案只有公示系統對外提供應用服務的部分服務器放置在IDC機房中,其余數據庫服務器均在總局機房。如果按照原方案部署,總局機房將處于滿載狀態,從空調制冷量到電力負荷都存在問題。總局統籌考慮“全國一張網”后期建設需要,重新規劃了基礎支撐環境的部署方案,將公示系統整體搬遷至IDC機房,既保證了公示系統的完整性,又保證了后期擴展的靈活性及易操作性。
趙晶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小事最能體現責任心,小崗位也有大責任。我工作的崗位雖然平凡,但是不允許出現差錯。我的工作一旦出現問題,就是讓業務系統停滯或者涉及信息安全的大問題,因此責任重大。立足這一崗位要求,我全力配合業務系統上線進度,先后為數據中心、公示系統搭建了臨時的測試環境,IDC機房整體環境具備后,又搭建了真實環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作用,做一顆螺絲釘,我樂此不疲。”
像趙晶晶這樣,為了“全國一張網”建設辛勤付出的同志還有很多。國家工商總局經濟信息中心張志清介紹,這次升級后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面對每天3000多萬的訪問量和1億多戶的企業信息,如何使用戶有一個好的公示查詢體驗是難點之一。為此,系統建設時采用了中文分詞和智能排序等多種先進技術,先后進行了多輪技術驗證,使用戶獲得了搜索引擎一樣的使用體驗。像這樣的難點,在系統建設中比比皆是,如在系統部署中使用了微服務的部署架構,在網絡等出現故障或被攻擊時優先保證用戶的查詢使用;在安全性上,使用安全的協議傳輸,保證了系統的可靠穩定;在主系統外建設了備份的系統,能夠在主系統出現故障時,在幾秒鐘時間內自動切換;在統計分析上,引入了大數據平臺,滿足了業務部門人員日常工作需要進行大量數據統計分析的要求。
國家工商總局經濟信息中心技術人員袁瑞豐說,建設“全國一張網”,關鍵是解決企業信息的區域化、分散化和碎片化問題,而總局數據中心、地方數據中心這兩級數據中心,就是一張網中“一網歸集”的總樞紐,也是攻堅克難的重點。總局數據中心銜接31省(區市)與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門戶,是一個縱向的樞紐;地方數據中心銜接總局與各部門相關系統,是一個橫向的樞紐。在各省(區市)情況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企業信用信息物理集中,確保步調一致、標準統一、技術可靠、銜接順暢,是最大的“堅”與“難”。面對這些“堅”與“難”,總局經濟信息中心全體同志以實干的精神去面對,努力做抓落實的先鋒,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國家工商總局有一支信息化工作青年突擊隊,青年突擊隊隊員敢于創新、勇于實干、勤于學習,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創新理念、追求卓越,為“全國一張網”建設廢寢忘食;他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業務部門共同研究起草政策法規,全面梳理崗位職責,深入分析業務流程,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他們實地調研,研制技術方案、標準規范,設計原型系統,指導公示系統建設。公示系統從2014年3月1日上線起穩定運行,到目前為止,已經進行多輪改版,贏得了社會認同,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系統上線了、驗收了,并不意味著信息化建設任務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好不好,關鍵在于應用,重點在于運行和維護。好的信息化系統都是在實際使用中磨煉出來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他們不忘初心,完成建設任務后繼續在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前行,努力打造一支思想過硬、作風過硬、業務過硬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