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工程”的個體到底存不存在?我認為應該是存在的。趙州橋、錢塘江大橋、杭州跨海大橋、蘇通大橋都應該屬于“品質工程”的范疇。但從整體上來看,交通建設工程離“品質工程”還是有距離的。
之所以現在提出“品質工程”的概念,是因為現在需要從總體上提高全國交通建設工程的質量水平。
對于“品質工程”的評判,其量化指標應當與當時的發展階段是關聯的,即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技術指標體系。但是定性地看,“品質工程”的內涵應該超越歷史階段,具有普遍意義,其核心要素是任何歷史階段都應該追求的,比如:安全、質優、舒適美觀、生態和諧、全壽命服役等等。
關于“品質工程”實現路徑,需要從多方面下工夫。
首先是設計。設計是基礎,從理念上要有所創新。具體來講,一是大力推廣預制構件,改分散施工為集中施工、野外施工為場內施工、傳統施工為工廠化施工。二是積極采用結構受力明確、質量可控度良好的標準化結構形式。在工程設計時,既要發揮設計人員的創造性,也要提倡標準化設計,要盡可能統一構件的結構形式,以利于施工的組織實施和質量控制。三是強化生態設計。四是適度推廣鋼結構形式,比如高速公路匝道橋可考慮推廣鋼混疊合梁等形式,一方面可利用目前鋼產品供應充足的優勢,另一方面可避免鋼筋混凝土結構易出現裂縫的質量通病。
其次是施工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先進的施工裝備是工程質量的硬件保證。近年來,隨著數控鋼筋加工設備的推廣,鋼筋保護層厚度等指標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要積極研究、推廣施工新技術、新設備,包括成套成系列的自動化的施工機械設備、成套成系列的定型式裝備式的施工防護設施,以及實時的現場監控手段等。這些措施既可提高施工控制精度,也可減少一線施工人員數量,有利于工程的質量安全管理。要從行業轉型發展、“機器換人”的角度來認識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最后是管理升級。我國的項目管理體系是參照FIDIC條款建立的,監理對工程質量、安全等負監理職責。而實際操作上我們又突出了建設單位的作用,強調建設單位的龍頭作用。因此,要理順建設單位與監理單位在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職責。同時,對如何破解工程建設要素保障難題,特別是建設用地報批和政策處理滯后等對工程有效工期的影響,要研究解決,否則“品質工程”就難以實現。
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督管理局局長 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