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東風吹遍了大小城市,且向農村靠攏。電商的到來,給傳統零售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徹底改變了鄉村的傳統面貌。同時,電商也給農村經濟帶來了機遇,借此平臺農產品被銷往國內外。作為農業的一部分,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大大推進了花卉行業的發展,拉動了地方經濟的快速增長。
農村電商的發展,首先得益于國家扶持政策。在2015年的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互聯網+”的行動計劃被首次提及。“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極大的沖擊了傳統的營銷市場,讓很多行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前景。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嘗試營銷的互聯網化,借助B2B,B2C等電商平臺去實現互聯網營銷渠道的擴充,加大線上營銷模式的宣傳力度。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我國花卉企業共有4.3萬家,從業人員463萬人,而花卉行業銷售收入為1207.7億元,每家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僅為280萬元,從業人員人均創收為2.6萬元。花卉行業整體處于比較低的水平,亟需通過產業集聚提高花卉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經營效益。
靈丘縣日日紅花卉苗木基地是經國家相關部門批準注冊的企業,主營花卉。為積極擁抱“互聯網+”,該企業創立了自己的花卉種植APP。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登陸,查詢相關花卉信息,輕松選購花卉。對此,李云表示說在傳統花卉行業,由于受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很容易造成苗木行業“賣難買難”的“兩難”局面。現在,這一局面因為電子商務的到來,而被徹底改變了。
伴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寬,線下從育種組培、栽植管護到市場批發、物流配送,日日紅花卉苗木基地實現從線下到線上、虛擬到實體的高度融合。通過科學規劃、完善配套,引導干花產業、物流行業集聚發展,實現了“農村電商+花卉”的空前盛況。線上線下的產業融合“電子商務發展給花卉產業帶來了發展新機遇,展翅‘互聯網+’,激發苗農創業的熱情,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助推了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同時,農副生鮮產品電商發展所必需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仍處于啟動階段,亟待加快推進。在此背景下,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必須要提升意識,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借力“眾創”,走“互聯網+花卉”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