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
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實踐。然而,長期以來,經濟社會領域存在的許多失信行為,影響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擾亂人民美好生活,是群眾的“痛點”,也是市場經濟平穩運行、社會和諧穩定的“擋路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既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又不斷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向著“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方向大步邁進。如今,“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良好態勢初步形成,誠信中國正在崛起。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也是道德的保障。新時代的征程上,我國將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用法律和道德護衛誠信建設,讓誠信成為守護人們心靈的一盞明燈……
嚴懲“老賴”,形成不敢失信氛圍
今年5月,21歲的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一案,引發廣泛關注。今天,案件雖暫告一段落,但其引發的關于網約車安全問題的討論卻沒有結束。
據介紹,涉案的順風車司機劉某沒有運營資質。滴滴公司卻稱,在車主注冊時,他們嚴格審核了身份證、駕駛證等。事實上,若一名女性司機用男性司機的證件注冊,平臺也顯示“實名認證成功”。
隨著一些車輛同路不同價、評價信息暴露用戶隱私等問題的出現,網約車備受質疑。盡管涉事企業很快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但公眾要求加強監管和懲罰的呼聲仍不絕于耳。
為此,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強和規范出租汽車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將存在無證上崗、車輛登記信息不符等情況的企業和個人列入失信聯合懲戒主體名單,個別情節嚴重者被直接列入“黑名單”。
除此之外,各地也采取了懲戒措施。例如,在河南登封,法院為“老賴”訂制了專屬彩鈴,以提醒致電者謹慎交易;在福建多地,相關部門曝光了一些失信企業或個人以示警醒;在廣西,多地法院通過媒體平臺發布針對“老賴”的懲戒通告,等等。凡此種種,有助于形成嚴懲失信者的整體環境。
“嚴懲失信者,目的是為了幫助失信者改過自新。”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讓失信者受到懲處利于形成不敢失信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我國還將強化對守信行為的聯合激勵。他相信,懲治和獎勵相結合,必將大大改善社會信用環境。
完善制度,打造不能失信“鐵籠”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長期以來,有關部門希望通過教育和引導來加強社會誠信建設,使人們養成誠信的美德。但道德自律往往難以抵擋經濟社會變遷帶來的種種沖擊。為此,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曾發布《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勾畫出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
“制度,是構筑誠信社會的根基。”在中央黨校政法部經濟法室主任王偉看來,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一環。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重頂層設計,為誠信中國筑牢制度支撐,自2014年以來,“信用體系建設”一詞連續5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王偉認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進入快車道。目前,60多個部門累計簽署近40個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推出聯合獎懲措施100多項,覆蓋旅游、家政服務、婚姻登記等多個領域。
隨著我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地方信用建設也在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目前,上海、湖北等地出臺了信用建設的地方性法規,北京、江蘇等地出臺了省級政府規章。2016年底,我國《關于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政務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發布,將備受關注的政務信用和個人信用建設推向公眾視野。
“從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到加強個人信用和政務信用建設,誠信制度化的‘鐵籠’越筑越牢。這是社會治理的創新,利于從制度層面加強信用文化培育,對誠信中國建設意義重大。”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吳晶妹評價說。
信息共享,個人須重視信用積累
刷身份證,拍照,輸入手機號碼……一系列操作后,北京市民張先生借助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信用報告自助機,不到兩分鐘就提取到個人信用報告。
“這份報告不但能用來貸款,還能證明自己是否涉及債務糾紛。”手持報告的張先生說,信用信息共享讓每個人不得不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
據了解,自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上線運行以來,個人信用報告在辦理房貸、消費貸款、信用卡等金融活動中成了必備資料,在求職招聘、審計監督、出國簽證等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市場經濟本質是信用經濟。在誠信社會中,誠實守信能降低交易成本,失信違約將處處受限、得不償失。最新數據顯示,央行征信系統已收錄近9億自然人的信用數據。對公民個人來說,要清醒認識到大數據時代,失信不是沒人管,而是管理更嚴格、更精準。一旦形成不良信用記錄,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上海市公布的信用體系建設典型案例顯示,有人由于信用狀況中“存在法院生效判決未執行記錄”,沒有通過公務員報名資格審核。對當事人而言,這樣的代價值得銘記終生。對公眾而言,應吸取教訓,加倍重視信用積累。
“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服務部副主任王江表示,目前,我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建成,聯通所有省(區、市)和40多個部門,歸集信息上百億條,為部門協同監管、聯合獎懲創造了條件。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每個公民都應不斷提高誠信意識,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重視、珍惜、愛護自己的信用記錄,用誠信標尺修正自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