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程建設行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新變化。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項目融資難度不斷加大等因素都給廣大工程建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挑戰。為了解工程建設企業經營情況,掌握行業發展現狀,判斷發展趨勢,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行業發展部部分地區和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本次抽樣調查數據在全國優秀施工企業申請數據庫中抽取,總計有效企業經營數據296份;另外抽取了副會長單位9家:分別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 ;抽樣省市為廣東省,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深圳市,天津市;抽樣行業為石油工程建設行業和電力建設行業。
一、抽樣工程建設企業2015年度經營情況
(一)地區劃分企業經營數據
抽樣企業中,華東地區(上海、江蘇、江西、浙江、福建、山東、安徽)企業數量占比43.58%;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企業數量占比21.28%;華中地區(湖北、河南、湖南)數量企業占比9.80%;華南地區(廣西、廣東)企業數量占比10.14%;西南地區(云南、四川、貴州、重慶)數量企業占比5.74%;西北地區(陜西、青海、寧夏、新疆)企業數量占比5.41%;東北地區(遼寧、黑龍江)企業數量占比4.05%。
下表及圖2所示為2015年度抽樣企業按照區域劃分后的產值增長率及利潤增長率
在7個地區內,只有華中地區和華北地區的產值及利潤增長率為正向增長,華中地區增幅最大,分別為12.55%,24.67%。其余5個地區的利潤增長率相較于產值增長率而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
東北地區企業經營數據波動幅度最大,產值增長率下降3.04個百分點,利潤增長率下降26.44個百分點。
(二)資質劃分企業經營數據
在所抽取的296家企業中,一級資質占比最多,共計155家,特級資質企業45家。如圖3所示為抽樣企業的資質比例分布。
擁有特級及一級資質的企業則大部分分布在華北、華東地區。其中,華東地區的特級、一級資質企業最多,特級企業達到27家,一級企業達到69家,擁有其他資質等級企業數量也達到了33家。而東北、西北地區的特級及一級資質企業數量最少。
通過計算,得出不同資質企業的產值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圖5),可以看出,特級資質企業的產值和利潤都呈現出正向增長,雖然產值增長率并不高,僅為0.48%,但利潤則同比增長了3.94個百分點。一級資質企業和其他資質企業雖然產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在在增加,尤其其他資質企業,產值同比增長6.59個百分點,是所得利潤卻大幅度下降。新常態下,不斷的擴充產值并沒有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
二、協會副會長單位2015年度經營情況
在抽樣的9家副會長單位中得到統計數據,2015年總產值同比上漲2.52個百分點,新簽合同額境內額增長率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新簽合同額境外額同比上漲26.93個百分點;2015年凈利潤同比上漲7.06個百分點
三、抽樣省市建筑業企業2015年度經營情況
(一)廣東省
1、企業經營情況
截至2015年底,廣東省建筑業企業達到4714家,同比下降1%;建筑業總產值8865.68億元,同比增長6.1%;新簽訂的合同額10211.77億元,同比增長3.7%;房屋建筑施工面積50461.59萬方米,同比下降5.6%;期末從業人數為168.58萬人,同比下降2.5%
2、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省內建筑行業發展仍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城鄉規劃對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統籌引領作用需要加強,區域發展不平衡、建設方式粗放、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資源耗費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數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較低,缺少核心技術,專利和專有技術擁有數量少;缺乏科技領軍人物和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一線從業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
(二)山西省
1、企業經營情況
2015年山西省建筑業企業完成產值2931.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72.2億元,同比下降5.5%。從省內外完成產值看,省內完成任務產值1887.3億元,同比下降11.9%,占建筑業總產值比重為64.4%;省外完成產值1044億元,同比增長8.7%,占建筑業總產值比重為35.6%;全省有工作量的建筑業企業簽訂合同總額6333.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7.5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本年度新簽合同額3259.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2億元,同比增長1.6%;全省建筑業企業主營業收入2915.8億元,同比下降6.3%;利潤總額84億元,同比下降2.6%;全省實現建筑業增加值 847.2億元,同比增長5.2%,占全省GDP6.6%。
2、行業發展特點及存在主要問題
(1)建筑企業競爭力快速提高,施工規模逐年擴大。在固定資產規模不斷增長的拉動下,建筑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施工規模逐年擴大。“十二五”全省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4046.8億元,年均2809.4億元。
(2)對社會經濟貢獻份額不斷增大,支柱產業地位日益提升。“十二五”期間,全省建筑業累計實現全社會建筑業增加值2968.7億元,年均742.2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完成增加值年均增長90.4%,
(3)科技創新能不斷增強,技術水平顯著提高。“十二五”期間,全省建筑業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步伐明顯加快,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和研發,使行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研發成果明顯增多,大大促進了建筑企業勞動生產力的大幅大幅度提高。2015年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2.7萬元/人,同比增長9.9%。
(4)建筑業總產值規模增速放緩。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國家及地方拉動內需投資減少等因素影響,2015年全年完成建筑總值同比下滑5.5個百分點。
(5)產值利潤率有所下降。2015年全省建筑實現產值利潤率2.88%,同比下降了0.02%。主要是受建筑業經濟形勢不佳,企業市場競爭壓力增大,靠壓低競價承攬業務,導致產值利潤率水平有所下降。
(三)河南省
1、企業經營情況
2015年全省共有資質內建筑業企業5142家,比上年增加13家,全省建筑業總承包與專業承包企業共完成建筑業總產值8046.67億元,同比增長1.7%,比去年同期下降11.2個百分點,增速是近十年的最低水平;實現利潤 273.59億元,比上年下降30.2%,產值利潤率為 3.4%;新開工房屋施工面積2.3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1%;竣工產值4411.67億元,同比下降0.1%。企業新簽合同額8435.2億元,同比增加4.18%,就業人數260萬,同比增加7.9%,境外承包工程48.32億美元。
占生產比重較大的特級、一級企業建筑業總產值較上年同期下降2.6%,應收工程款較上年同期增長13.9%,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5.6%。
2、行業發展特點及存在主要問題
(1)地區之間建筑業發展不平衡。2015年,鄭州、洛陽繼續領跑全省建筑業,對全省建筑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洛陽、安陽、新鄉、駐馬店、信陽、周口、商丘等7個省轄市分別作為豫西、豫北、豫南和豫東板塊的代表排在全省前列。
(2)省內建筑業同質化競爭明顯。全省建筑業企業專業相對集中,以房屋建筑為主,同質化競爭相對集中、激烈。
(3)民營企業發展速度加快。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和比重的提升,說明省內建筑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企業的活力得到增強。
(4)外向度與企業競爭力關聯度高。從建筑業企業資質分類上看,總承包資質企業外向度高于專業承包資質企業,完成的產值與企業資質級別成正比。從企業的隸屬關系看,隸屬中央、省、省轄市及縣的企業外向度逐漸下降。
(5)建筑企業整合度低。大都只能提供產品中的一段,比如勘察、設計、施工、安裝調試等,工程總承包很少,因此大部分企業只是單一規模大,并不能發揮整個行業產業鏈優勢。
(四)浙江省
1、企業經營情況
2015年,全省建筑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達2398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增幅下降6.4個百分點。其中省外產值12191.7億,同比增長7.6%,增幅下降4.8個百分點,省外產值占全省建筑業產值總量的50.8%,省外產值占比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全省建筑業新簽合同額21861.1億,同比下降2.1%,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9.7個百分點;全省建筑業實現利潤總額為598億元,同比增長3.8%
企業境外承包工程情況:2015年,全省國外經濟合作完成營業額405.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85,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其中,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401.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
2、行業發展特點
從全省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看,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從全國來看,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2015年,省建筑業總產值占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的13.3%,總產值增幅比全國增幅2.3%高出3.5個百分點;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0.2億平方米,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16.3%。從全省來看,建筑業支柱產業地位依然穩固。2015年,全省建筑業在省內實現增加值2563億元,貢獻地稅收入423.5億元,分別占全省GDP總值得6.0%和地稅入庫的11.7%;其中建筑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超過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幅1.3個百分點,繼續發揮著全省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
(五)深圳市
1、企業經營情況
2015年,全市建筑業完成總產值2238億元,比上年增長2.01%;預計利潤96億元,預計同比增長4.35%;施工規模穩步增長,全年新簽合同2636億元,同比增長9.98%。
2、行業發展特點及存在主要問題
(1)深圳市重點開發區域為深圳市建筑業的發展提供項目支持。目前深圳提出的前海蛇口自貿區建設、灣區經濟建設、低碳城等深圳15個重點開發區域建設等戰略部署,將有望成為深圳建筑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使深圳建筑業得以持續推進。深圳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為建筑業的持續發展提供項目支持;
(2)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創17年新高。全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3298.31億元,增長21.4%,增速創自1999年以來連續17年新高,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11.4和5.6個百分點,其中城市更新改造投資573.02億元,增長43.1%,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7.4%,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1331.03億元,增長24.5%;非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1967.27億元,增長19.4%;
(3)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減排工作繼續穩居全國前列。新增節能建筑面積超過1993萬平方米;新增綠色評價標識項目112個,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137萬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建筑應用面積規模超過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電裝機容量46.8兆瓦。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廢物綜合利用項目由5個增加至6個,建筑廢棄物綜合處理能力由520萬噸提升至620萬噸,全年共處理建筑廢棄物約500萬噸,新增6個建筑工業化示范基地和1個示范項目,華陽國際成為全國首家被授予“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的設計型企業。
(4)建筑市場競爭激烈。本市建筑企業2098家(包括本市外省內企業和外省企業),從總體上看,無論是從業主體數量還是生產能力上均已經嚴重過剩,“僧多粥少”將會成為長期的態勢。
(5)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人力等成本要素不斷上升影響建筑業的發展,由于建筑業人力資源投入大,人工成本高嚴重影響著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同時隨著經濟發展和勞務工人保障福利的完善,人工成本得以不斷上升,低人工成本不再是建筑業競爭優勢,產值利潤率低,無發展后勁。
(6)國內國際市場拓展能力不足
本市建筑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占有率極少,本市企業中總承包特級企業只有3家,所占市場份額不足6%。
(五)天津市
1、企業經營情況
2015年,天津市建筑業各集團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062.21億元,比2014年增加132.97億元,增長6.9%。全市城鄉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完成投資410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28.1%;建筑業企業建筑施工能力繼續保持穩步增加,新開工5000萬平方米,竣工4600萬平方米,在施面積1.3億平方米。
2、行業發展特點及存在主要問題
(1)進一步規范建設市場經營秩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市區(縣)建委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研究解決制約市場監管疑難問題20余個,強化市場事中事后管理水平提升。從凈化市場的角度,為企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我市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相關工作的通知》,廢除外地進津備案壓證制度,取消各區縣制度壁壘,鼓勵更多的優秀施工企業進入天津市場,杜絕惡性競爭的市場行為,筑牢事中事后監管的制度基礎。加快執業人員信用評價辦法研究,信用管理從企業向人員拓展;建立標后合同履約情況的跟蹤監控機制,規范承發包各方主體行為;建立市區兩級建筑市場信用評價管理體系,營造誠信褒獎和失信懲戒的環境;運用網絡科技推廣“一控、四監管”的模式,實現市場與現場聯動、市區兩級聯管,進一步增強了建筑市場事中事后監管的可操作性。
(2)創新招投標監管模式,實施招投標全過程監管。按照市委的統一部署,我們對十八大以來4177項典型項目建設手續進行梳理,出臺了我市加強財政資金建設項目招投標監管工作的意見,建立了六項長效機制,堵塞了漏洞。深化招投標系統軟件開發,基本實現了從招標公告報名、輔助評標、中標結果備案等環節的電子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招投標程序。建立了招投標關鍵節點預警監控系統,嚴格約束了招投標各方行為,降低人為因素對評標的影響,保證優秀企業以合理價格中標。深入項目現場,促進全運會場館、第四中學遷建、供熱改燃等一批重點工程項目依法合規按時開工建設。全年累計完成招標6992項,中標金額1399.32億元;合同備案5859項,合同金額1194.23億元;工程擔保739項,擔保金額57.49億元。
2015年,我市建筑市場信用信息被招投標資信提取30820次,信用等級為A類和B類的企業在投標過程中加分19178次,中標項目2251項,企業守法經營和自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建筑市場“獎優罰劣”的市場環境已初步形成。據統計,2015年全年歸集各類信用信息20040條。其中,企業工程業績信息2659條、良好信息3120條、工法技術信息2521條、歸集在施項目2522項,在施項目檢查記錄9218條。
(3)關注建筑業農民工,保障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落實實名制等建筑業農民工三項管理制度,受理解決農民工勞務費投訴97件,涉案金額6687萬元,有力地保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在中鐵十八局、中南建筑等單位,開展有技術專長農民工向合同制工人轉化試點工作,在就業組織、社會保障、技能培訓等方面積累了工作經驗。全年建成國家電網客服中心北方基地(一期)工程項目、濱海總醫院項目等非永久標準化農民工公寓120處。多層次開展農民工實用技能培訓,全年完成農民工培訓10萬人次。五是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全市18個分賽區、近萬名一線技術工人參與了技能比賽活動,選拔出81名優勝選手,為舉辦第六屆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決賽打下基礎。
(4)進一步加強市場執法監察力度,保障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印發《天津市建筑市場執法檢查辦法》,并建成我市建筑市場執法監察工作平臺,統一全市執法檢查程序、檢查內容和處罰標準,邀請住建部專家就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認定標準進行講解,提高執法監察人員素質水平。在深入開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過程中,市區兩級建筑市場監察部門加強日常巡查,檢查工程項目2857項次,企業2801家次,查處存在違法行為的項目330個,涉及企業507家次,共處罰款1086.17萬元。開展全市建筑市場專項檢查,抽查在施建筑工程62項,針對發現的問題,對20家企業給予通報批評,約談了8家企業的負責人,營造了依法打擊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強大聲勢,保障了建筑市場規范運行和建設項目質量安全。
四、抽樣行業2015年度企業經營情況
(一)電力建設行業經營情況
截止2015年末,電力建設行業中的施工企業統計對象共115家。其中,水電28家(中國水電股份18家、葛洲壩集團8家、其他水電2家);火電53家(中國電建21家、中國能建29家、內蒙古3家);送變電34家(國家電網28家、中國南網5家、內蒙古1家)。115家施工企業分別隸屬于中國電建集團、中國能建集團、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公司和內蒙古電力等企業。
1、營業收入
2015年,行業完成總營業收入3148億元,同比降低1.84%。水電施工企業2015年總營業收入1611億元,同比持平;火電施工企業2015年總營業收入1034億元,同比增長4.87%;送變電施工企業2015年總營業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