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3月31日訊 《關于推進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重點項目的通知》近日印發。今天,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邀請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王紅勇,省委講師團團長孔繁軻,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劉敏,省文物局副局長由少平,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副巡視員劉廷善通報情況。
“鄉村記憶”工程是山東省加強鄉村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創新探索,目前,工程建設克服基礎薄弱、沒有先例可循等諸多困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記者了解到,全省共上報保護單位689個,其中鄉鎮26個,村落(街區)230個,民居353個,鄉村(社區)博物館80個。經工程聯席單位和專家委員會的論證評審,遴選確定了24個工程試點單位,確定了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單位300個,經省政府批準同意后已正式公布。
2015年全省共投入資金1.3億元,用于工程試點單位的保護規劃編制、傳統民居修繕、鄉村記憶博物館征集布展等,工程試點工作全面推進。
其中省文物局爭取國家文物局扶持資金1900萬元用于部分試點村落保護工作,并從省級文物保護專項經費中列支1400萬用于工程籌備、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及6家鄉村博物館的場館改善和展陳提升工作。目前,鄒城上九山村、周村李家疃、榮成東楮島等一批試點單位保護利用工作已初見成效。經過積極爭取,國家鄉土建筑保護與研究重點科研基地已正式落戶我省。
省文物局會同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民俗協會以及山東建筑大學等相關部門、高校,制定了“鄉村記憶”工程技術導則,指導鄉土建筑的修繕保護、鄉村(社區)博物館的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為全面推進“鄉村記憶”工程提供科學指導和技術守則。
一些地方將一些整體性和保存狀況較好的傳統村落申報為省級或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濟南、濟寧、日照、棗莊等市舉辦專門培訓班或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積極探索鄉村遺產保護與開展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淄博確定了10個試點單位,召開現場會交流經驗,對鄉村記憶博物館建設面積、藏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征集以及通過以獎代補進行扶持等提出明確要求。萊蕪市將5個齊長城文化古村落規劃為中高端鄉村旅游目的地項目,并在第11屆海峽旅游博覽會上發布招商,產生了較大影響。
今年重點推進56個鄉村(社區)博物館建設,展覽展示“鄉村記憶”
“鄉村記憶”工程已列入山東省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十大重點工程,將組織編制《山東“鄉村記憶”工程總體實施規劃》;按照《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技術導則》要求,組織開展第一批山東工程文化遺產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重點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美麗宜居的“鄉村記憶”工程示范單位;推進國家鄉土文化遺產重點科研基地建設,建立健全科研基地系列規章制度、專家咨詢機制,加強基礎技術隊伍培訓,有序開展科研和咨詢服務工作;啟動工程課題項目研究,重點組織開展山東半島沿海文化區鄉土文化遺產類型與保護技術研究;省委宣傳部文化惠民辦實事工作部署,今年重點推進56個鄉村(社區)博物館建設,展覽展示“鄉村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