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央文明委印發《關于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意見強調,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力推進誠信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強誠信制度化建設,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意見》共分七個部分,分別為: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建立起全覆蓋的社會信用信息記錄;大力營造誠信建設有力宣傳輿論聲勢;切實增強誠信教育實踐針對性實效性;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長效機制;有力營造誠信建設法治環境;切實加強誠信建設制度化組織領導。
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依法收集、整合區域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逐步實現信息采集全覆蓋。完善信用標準體系,制定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類管理標準,統一信用指標目錄和建設規范。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在北京出席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座談會。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出席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工作座談會,強調誠信是道德之基,要立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以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為重點,堅持教育引導與依法監管相結合,堅持集中整治與建立長效機制相結合,推動誠信建設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撐。
劉奇葆指出,國以誠立心,人以誠立身。加強誠信建設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舉措。要大力弘揚重信踐諾的傳統美德,積極倡導誠實守信的價值準則,廣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大正反兩方面典型宣傳和曝光力度,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